东平县创新构建全周期跟踪问效机制 推动机构编制管理提质增效 | ||||
| ||||
为全面提升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效能,东平县委编办立足县域治理现代化需求,创新建立“事前指导+事中督查+事后评估”三位一体跟踪问效机制。通过构建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强化机构编制动态监测与执行评估,推动实现机构编制事项全流程规范管理、资源配置精准调控、违规问题源头预防。 一、实施“法治护航”工程,构建宣传教育长效机制。 一是多维立体宣贯政策法规。编制《机构编制法规政策合订本》,收录《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办法》《机构编制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处理和问责规则(试行)》等核心法规政策文件,通过送法上门、专题培训、新媒体推送等方式实现政策宣传全覆盖。二是分层分类开展教育培训。建立“一把手”学法、政工干部轮训、全员普训三级培训体系。在全县组织政工干部专题培训班上,对全县所有部门(单位)分管领导及政工干部180余人次进行培训,重点解读机构编制“六个严禁”和新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三十四条的纪律要求,提升参训人员机构编制政策知识。三是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建立“以案释法”工作机制,结合省委编办下发的《机构编制违规违纪违法行为预防教育典型案例汇编》,定期组织学习机构编制违规违纪典型案例,开展机构编制违规警示教育。 二、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实现全周期闭环管理。 一是构建“三查三改”监管体系。采取单位自查、实地检查、联合督查相结合方式,对机构设立、机构撤销、机构编制事项调整等3方面18项指标开展常态化检查。 二是创新“审监联动”工作机制。将跟踪问效结果纳入机构编制审批前置程序,把问效结果逐一建立电子档案,完善信息数据,对存在机构编制执行和问题整改不到位的部门,暂停受理有关新增机构编制申请,为领导决策和机构编制调整优化提供参考依据。三是打造“五函预警”服务体系。建立新任领导干部“三个一”履新服务包(一张政策明白纸、一张结构图谱、三年人员动态分析),累计向33个部门(单位)新任主官开展定向服务,实现单位主要负责人“履新即懂编,上任先明责”。针对重大改革事项实施“伴随式”监管,向县东平湖管理委员会、县城市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等重点单位定向发送《机构编制重要节点告知函》3份,运用“政策包+明白书”模式,防范化解职责交叉、人员划转等风险,有效防止改革过渡期职责悬空。 三、深化“协同治理”模式,凝聚跨部门监管合力。一是构建内部协同机制。建立编办内部联动机制,由监督检查科统筹,机构编制科、职能监管办、市场化公共服务科等科室协同开展工作。召开编办室务会多次会商机构编制跟踪问效事宜,联合开展专项督查,解决部门(单位)职能变化、编制增减、科室调整等问题。二是强化外部协同监督。与审计、巡察部门建立信息联通、监督联动、整改联抓的“三联”工作机制,共享机构编制违规违纪数据,联合开展机构编制审计,发现问题线索及时互通,力争机构编制违规问题建章立制。三是创新智慧监管手段。运用泰山智慧编办科学决策平台,集成实名制管理等模块,全面了解部门(单位)在机构编制事项落实执行情况、实际运行效果和调整优化方向等方面的情况,有力强化机构编制刚性约束。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