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县委编办 “三个强化” 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蓄力赋能 | ||||
| ||||
去年以来,宁阳县委编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断,立足县域发展实际,围绕体制机制、人才支撑、监管评估等重点关键因地制宜、靶向发力,全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一、强化体制机制建设,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根基。一是数字赋能,激活数据要素新动能。调整优化县大数据局职责,强化数据资源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充分发挥统筹推进作用,规划建设数字宁阳、数字经济、数字社会以及新型智慧城市,让数据要素在各领域自由流动、深度融合,全面推动数字化发展。二是科技引领,提升创新统筹新高度。加强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全面提升服务企业项目申报、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以及成果转化的能力水平。三是赋能园区,凝聚经济发展新合力。推行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公司”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经济管理职能,制定“两剥离一保留清单”。编制经济开发区职责边界清单,明晰开发区职能定位,理顺职责关系。设立县政务服务宁东分中心(平台),下沉170项企业、114项个人全生命周期服务事项“直营式”办理。四是产业升级,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将牵头民营经济发展职责划入发改部门,实现服务民营经济力量集聚、资源集中和政策集成。 二、强化人才支撑,注入新质生产力发展活力。一是高位推动,夯实人才工作新基础。挂牌成立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工作规则、工作细则,建立部门间协作配合机制,打牢组织保障和制度支撑。二是统筹编制,保障人才引入新需求。以事业发展急需为导向,优先向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基层一线倾斜,合理安排年度用编进人计划。设立高层次人才专项编制,引进青年人才600名。三是精准分析,实现定向引才新突破。依托省机构编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横向分析部门单位的年龄结构、男女比例、到龄退休人数等情况,纵向比对县直和镇街等部门的空编率,实现编制资源精准投放、人才与岗位精准匹配。四是专项评估,提升人才引育新质效。开展青年人才编制资源使用效益专项评估,推进人岗相适,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强化营商环境监管评估,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进程。一是加强监管,促进高效履职。将监管重点聚焦于大数据、科技创新、行政审批、工业和信息化等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的部门。采取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立体化、多角度评价部门履职情况,全面提升监管实效,优化新质生产力发展营商环境。二是评估问效,助力科学施策。专项评估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等16个部门单位履行优化营商环境职能情况,将评估结果与编制资源配置、机构编制事项动态调整紧密挂钩,提高机构编制资源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