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区委编办“活用三招” 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5-01-24访问次数: 字号:[ ]


近年来,泰山区聚焦数字经济、文化旅游、新型工业化等多个重点行业领域,按照“11645”发展思路,坚持“促发展、保重点、求实效”,积极培育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在“优体制、强机构、调编制、明职责”上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服务发展,抓活重点领域体制机制建设。结合机构改革,统筹落实调整优化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深化行政执法改革等系列任务,推动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配置更加优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运行管理更加高效。一是助推数字经济全面发展。泰山区大力推进数字强区建设,提升管理服务质效,凝聚起推进数字强区建设的强大合力。围绕数字泰山区建设,科学设置区大数据中心和区数字经济发展中心,为全区数据统筹和数字治理、数字服务等工作提供坚实的机构编制保障。二是助力金融高质量发展。强化金融在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中的活水作用,优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量配备,修订区财政局“三定”规定,调整优化区金融运行监测中心主要职责和内设机构,进一步强化金融机构党建、金融监管、金融风险防范处置等职能,做到抓监管、防风险、促发展“三管齐下”,不断蓄强新质生产力发展后劲。三是助推文旅协同发展。独立设置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加强文化市场领域执法,规范区域内文化市场经营行为和秩序;健全泰山火车站广场管理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全力推进站前广场旅游交通秩序整治和环境设施改造提升任务,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擦亮泰安文旅“门面招牌”。

创新管理,激活机构编制使用效益。充分发挥编制资源配置职能,用好“以编引才”导向调节,深入挖掘现有编制资源使用潜力,努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是积极开拓事业编制统筹使用新路径。按照“科学统筹优化配置,管住与用好协同发力,瘦身与健身相结合”的原则,立足编制资源紧缺的实际,制订《泰山区事业编制资源统筹管理使用办法(试行)》,将全区事业编制总量内现有空编进行全面统筹、集中管理、动态调整。建立全区事业编制统筹周转使用机制,推动事业编制管理从“严管”向“统筹”转变,从“静态”到“动态”提升,不断加大统筹调配力度,进一步打破机构编制资源层级间、领域间、部门间壁垒。二是保障重点领域用编需求。统筹调剂50名事业编制作为高层次人才专项编制,单列管理、专编专用,用于引进和储备一批能够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专业人才,服务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2024年,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区内选调等方式,为发改、工信、科技、文旅、国资、统计、应急等部门补充急需专业技术人员50余人。三是不断充实基层一线工作力量。通过“减上补下”“市级下沉、区级配套”的方式,下沉行政事业编制100余名,落实编制分类管理、人员统筹使用要求,以镇街执法人员为基础,以下沉人员为支撑,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着力破解镇街“看得见的管不了”、部门“管得了的看不见”的执法困境,持续激发各类人才在基层干事创业的活力。

清单明责,用活职能运行监管途径。一是开展职能运行专项监管。聚焦数字经济领域开展整链条监管,选取区发改局、区工信局等重点参与部门,通过了解监管依单履职、协作配合机制运行等内容,查摆部门履职过程中存在的堵点、阻点和薄弱环节,提出意见建议和改进措施,进一步优化数字经济领域内运行机制。二是动态调整权责清单。深化权责清单管理运用,以明权晰责优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统筹各相关部门在优化政务服务、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等方面的职能职责,促进工作有机衔接、责任无缝对接。结合部门“三定”规定修订、职责调整等,重点调整文化领域执法、老龄工作等650项权责事项,其中取消事项388项、新增事项85项、变更事项177项,压紧压实部门工作履职责任。三是厘清部门职责边界。聚焦经济社会工作职责,面对政府部门履职过程中出现的职责边界不清晰、职能履行不顺畅等问题,按照“业务相近”“一类事项由一个部门统筹负责”的工作理念,会同区纪委监委、区司法局等部门先后召开5次研判会,厘清区政府办公室、泰山先锋慧治服务中心等部门转办的室内游乐园、外卖店运营等85项部门间职责分工争议,规范部门履职行为,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