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委编办“三个强化” 提升基层治理服务效能 | ||||
| ||||
2024年以来,肥城市委编办坚持树牢大抓基层夯实基础的鲜明工作导向,紧盯基层治理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部位,积极从镇街管理体制、资源配置、运行机制等方面探索创新、聚焦用力,有力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和服务效能。 一强化党建引领,完善机构职能体系。优化镇街机构设置与职能配置,将职能相近的内设机构和事业单位进行统筹设置,将镇街机构由“七办五中心”调整为“五办四中心”。对机构未调整的党政事务、党建工作“两办”和农业综合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两中心”,充实加强相关职能,赋予新的职责使命。特别是将社会工作明确由党建工作办公室牵头负责,通过党建引领,统筹推进信访、基层治理、“两企三新”党建、志愿服务等工作。对新组建的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和社会治理“三办”以及应急安全保障、综合执法“两中心”,整合优化职能配置,明责到位,防止出现职能悬空和责任盲区。 二是强化编制保障,充实基层人员力量。加大资源下沉,借助改革契机,综合考虑镇街人口规模、经济发展程度、服务半径以及现有编制数量等因素,统筹上级下沉和本级调剂的87名各类编制资源,精准下沉到各个镇街。加强编制保障,年度用编进人计划中,支持镇街足额使用空编补充人员,充实基层一线干部队伍。创新编制使用,探索建立镇街岗位化管理体系,打破编制类型界限,统筹工作人员使用,各镇街在设置的工作岗位框架内,按照人岗相适的原则,实行“一人多岗”或“多人一岗”,促进“事、岗、责、人”四要素衔接融合。 三是强化协同联动,凝聚治理服务合力。聚焦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等镇街主要职能,突出资源整合和流程再造,优化日常工作运转、重大项目攻坚、应急事项处置等履责模块,推进“五办四中心”之间和各岗位之间联动运行。按照“部门属、镇街用、双重管”的原则,将市直部门派驻机构和人员嵌入履责模块,人员一体统筹、工作一体交办、管理一体实施。理顺镇街“五办四中心”与市直部门单位、镇街岗位与市直部门单位内设机构的业务对应关系,建立303个“一对多、多对一”协同链条,以点对点的方式,密切全链条互联互通。加强协同链条运行监管评估,对链接端点进行评价,引导市直部门单位向镇街倾斜资源,让上面“千条线”拧成服务基层“一股绳”。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