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区聚焦新消费领域 织牢织密消费者权益保护网

发布日期:2025-01-15访问次数: 字号:[ ]


去年以来,泰安市着力推动扩内需、促消费,消费市场实现平稳较快增长、新消费模式不断涌现。为营造更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泰山区委编办聚焦新消费领域,织牢织密消费者权益保护网,促进消费潜力加速释放、消费信心不断提升。

明确部门职责,织就牢固“保护网”。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原有一些法律法规对部门权限范围和新业态监管职责认定不足,部分新消费领域的管理服务出现真空。针对存在监管模糊、空白的新消费领域纠纷,区委编办高度重视,从完善机构设置、动态调整清单、紧盯重点问题上入手,明确部门监管职责事项,扫除新兴行业领域监管盲区。完善机构设置,优化部门职责。立足严控、管好、用活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全力保重点、保民生、保基层、保一线。2024年,共为区财政局、区工信局等25个区直部门,区金融运行监测中心、区数字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等33个事业单位调整优化机构编制事项。以本年度党政机构改革为契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加挂了区知识产权局牌子,明确了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等相关职责,有利于进一步规制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动态调整清单,夯实履职基础。结合部门单位“三定”修订、职责调整等,泰山区重点调整文化领域执法、老龄工作等650项权责事项,其中取消事项388项、新增事项85项、变更事项177项,压紧压实部门工作履职责任。紧盯重点问题,化解疑难工单。聚焦群众关注度高、部门单位推诿争议较大和区先锋慧治服务中心反映次数较多的疑难工单问题,区委编办严格按照部门权责分配、职责划分、追责依据对重点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已针对宠物诊疗、衣物清洁洗护、家政服务等85个重点领域争议事项提出了审核办理建议,切实做到“一办到底,办就办好”。

聚焦重点领域,织就严密“保护网”。一方面,把握重点,逐个击破。预付式消费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模式,在激发消费活力、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展现出了积极作用。但是,消费纠纷以及群体性维权的事件也随之增多。为此,区委编办根据《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和相关部门的“三定”规定、权责清单等,明确涉及食品、饮料、家庭服务、洗染服务、理发及美容服务等行业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由区商务局负责,其他行业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另一方面,以点带面,厘清边界。在做好重点领域职责分工界定的同时,区委编办将联合区司法局、区先锋慧治服务中心等部门,集中解剖分析近3年跨领域、跨部门、跨系统的“疑难工单”。通过具体事项,深挖争议产生的来龙去脉,对各部门单位处理矛盾纠纷的职能进行细致区分,对存在权责权属交叉的领域进行重新界定,对涉及多部门职责的,按照“有利于事项办理、突出工作抓手”原则确定牵头单位;对新业态新领域、职责空档的诉求,按照“职能相近、问题导向、方便群众”原则明确办理单位。通过“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将重点领域职责分工情况固定下来,系统性解决部门职责交叉不清导致的没人管、多头管等问题,构建明责定责、互促互进的良好格局。

充实执法力量,织就有力“保护网”。一是系统整合执法队伍。围绕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区委编办依托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平台,锁定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的编制和人员,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有序整合执法队伍,推动建立执法人员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提高执法效能。同时,聚焦文旅行业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新组建了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为规范文旅市场经营秩序、查处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营造规范文明有序的文化旅游市场环境提供了坚实有力的队伍保障。二是推进编制资源下沉。针对执法力量不足、执法队伍不完善这一长期制约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效能的短板弱项,用好用活“优编强基”政策,下移执法重心,将区级派驻执法力量全部纳入乡镇(街道)综合执法机构,接受乡镇(街道)统一指挥调度,促进基层监管更加有效、响应更为迅速。三是加强执法人员培训。采取现场指导、人员轮训、案件互评、重点案件跟训等多种方式,加强执法实务培训,实现人员培训全覆盖,有效提升行政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法律素养。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