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编办强化“四个突出” 着力提升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质效 | ||||
| ||||
为有效提升全市事业单位监管水平,泰安市委编办以围绕大局、服务发展为目标,聚焦精简优化考核、创新数字监管、构建联动机制、强化示范引领等重点,着力提升绩效考核工作质效,助推事业单位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为推动全市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突出专精结合,优化指标体系。贯彻落实为基层减负要求,参照省考核指标设置变化,结合我市实际,对考核总分值进行调整,通过挑重点、挤“水分”、减条目,推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瘦身,指标较去年减少33%。突破单一标准,统考不同卷,坚持和完善差异化分类考核,按照“干什么就考什么”的原则,由各专考委根据行业特点将指标进行调整和细化,自行确定不同指标分值和差异化设置考核内容,激发事业单位主动作为、干事创业热情。 突出方式创新,推行“无感监测”。依托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系统、事业单位业务范围清单化管理系统和12345政务服务热线,加强与举办单位统筹联动,听取举办单位意见建议,多渠道掌握事业单位工作成效,加大平时了解,做到日常监测与“双随机”抽查相互印证。改进平时考核方式,合理确定监测调度频次,减少考核过程中对事业单位的干扰,全方位无感化跟进事业单位履职情况,量化考核指标体系,突出履职过程跟踪掌控,变传统的“线下考核”为“在线考核”,对206家纳入考核的事业单位实现监测全覆盖。 突出协同联动,加强过程监管。创新市县联动机制,结合事业单位“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组织市县两级人员共同完成联合监管工作,为下一步省、市、县三级联动监管工作奠定基础。通过座谈交流、实地查看、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等方式,重点了解市直及各县市区事业单位登记监管、绩效考核等工作,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听取建议、归纳吸收。今年以来,共实地“双随机”抽查事业单位24个,座谈党员干部80余人,查阅资料180余卷,提高了事业单位履职效能,实现人员统筹整合、以干代训,有效提升了全市事业单位监管干部的工作业务水平。 突出正向激励,强化结果运用。用好用活考核的“指挥棒”,真正使绩效考核导向和激励作用发挥到位,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将事业单位服务保障“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和“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作为重点,对工作成效较为突出的事业单位直接确定为“优秀”等次,营造你追我赶的干事氛围。严把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和直接确定为“较差”等次的情形,考核结果与机构编制管理、用编进人计划等挂钩,同步抄送市直有关部门,作为评价被考核单位进行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推动事业单位强化自我约束,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科学规范高效履职。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