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开展“四个提升”专项行动 持续推动乡镇(街道)扩权赋能明责减负

发布日期:2024-10-30访问次数: 字号:[ ]


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是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基层减负松绑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市委编办聚焦基层“话语权”弱、“权责利不匹配”等问题,出台《深化“优编强基”改革助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专项行动方案》,明确15项具体措施,在强基固本、扩权赋能、明责减负、要素保障等四个方面切实为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贡献体制机制和机构编制力量。

一、塑强体制机制,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结合机构改革,建立健全镇街党(工)委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强化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切实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一是健全基层治理领导体制。着力构建上下贯通、协同联动的社会工作体系,在镇街明确平安法治和社会治理办公室等机构负责社会工作的推进和协调,配备工作人员437人,建立与基层党组织、网格的工作联系,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二是建强党建工作体系。在镇街统一设立党建工作办公室,按照每个镇街不少于3人的标准,共配备专职党建工作人员389名,着力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强化镇街党(工)委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三是提升镇街“话语权”。细化措施办法,持续推动“五权下放”,落实镇街对县级机关及其派驻机构的考核评价权、对派驻机构负责人的人事考核权和征得同意权、对公共事务的综合管理权、规划参与权、区域内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建议权。完善“乡呼县应、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对镇街无权独立处理的事项,通过呼叫责任部门联动解决,进一步提升镇街党(工)委统筹协调各方、领导基层治理的能力。

二、深化扩权赋能,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积极开展执法赋权、“县镇同权”改革,在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上为镇街扩权赋能。一是赋予镇街行政执法权。聚焦基层执法“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突出问题,在新泰市开展赋予镇街行政执法权试点,按照“成熟一批、赋予一批”和“同类镇街、一张清单”的原则,明确赋权原则和标准,精准化、差异化制定乡镇、街道两张赋权清单,其中乡镇清单90项,街道清单105项,并面向社会公布。同时,指导做好健全制度体系、执法规范化建设等工作,不断提升基层执法效能。二是扩大执法人员管理权。推动执法编制资源和人员配备向基层倾斜,市级共下沉88个执法事业编制到各镇街,建立人员流动机制,实行定期轮岗,确保县级执法人员90%以上下沉镇街执法一线。推行派驻执法机构“县属乡用”,落实镇街对派驻执法人员考核、评价、任免等权限,健全镇街一体化指挥体系,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三是强化运转保障财税权。新泰市将土地出让收入等7项重点资金列为扩权赋能专项资金,明确使用管理办法,细化拨付程序,确保资金及时拨付到镇街。县级财政年初预算安排派驻机构员经费、办公经费单独拨付至镇街管理,确保赋权后镇街开展工作资金保障充足。

三是持续明责减负,提升干事创业活力。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重要指示要求,坚持把县乡清单化履职作为基层管理体制改创新革的重要抓手,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一是实行“多单合一”。在编制印发镇街职责任务清单、县乡“属地管理”事项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清单基础上,对清单事项进行优化整合,确定镇街主责事项140项、协同县直部门办理事项153项,逐项明确县级责任和镇街责任划分,有效解决镇街履职中职责不明晰、权责不对等、统筹协同不力等问题。二是深化岗位管理制度。指导各县(市、区)出台乡镇(街道)人员岗位管理办法,根据乡镇(街道)中心工作、对口县级部门等情况,在“五办四中心”下设置平均30个左右的重点岗位,统筹使用行政和事业人员,实行因事设岗、以岗定责、按岗定人。省委编办公众号相关做法予以推广。三是优化县乡协同关系。持续加强乡镇(街道)机构和县直机关“一对多”“多对一”的工作对接,在试点乡镇(街道)构建303个县级部门科室与乡镇(街道)机构岗位的清单事项协作链条,明确联系人、联系电话等,确保上下对口、业务协同。

四、强化要素保障,提升资源使用效益。坚持重心下移,发挥机构编制保障作用,不断推动人力、物力、财力向基层倾斜,确保基层事情有人办、基层事情基层办。一是强化编制资源保障。结合机构改革,通过“减上补下”等方式,将市县两级行政事业编制632名,统筹下放至各镇街。并针对镇街编制配置不均衡等问题,探索建立市县两级“编制周转池”,在市域内乡镇间、街道间动态配置编制资源,提高编制资源使用效益。二是加大编制统筹力度。针对镇街编制配置不均衡等问题,探索使用市县控编减编收回编制、乡镇(街道)一定比例空编等建立编制“周转池”,利用周转编制动态强化对中心镇、重点镇以及承担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重大任务的乡镇编制资源保障力度,不断优化乡镇(街道)编制布局结构。三是强化人才队伍保障。科学安排2024年度县乡机关事业单位年度用编进人计划,用好公费师范生、医学生、农科生和大学生乡村医生等计划安排,重点满足镇街和基层一线用编进人需求,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留在基层。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