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市委编办“四个坚持”为基层赋能增效 | ||||
| ||||
新泰市委编办聚焦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充分发挥机构编制职能职责作用,重点从为车减负、为马赋能两个方向发力,推动权力下放、资源下沉,让“马变大、车变小”,持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一、坚持党建引领,优化基层机构设置。将镇街原“七办五中心”优化为“五办四中心”,机构个数减少25%,明确工作职责,构建扁平化机构体系。镇街统一设置党建工作办公室,明确“负责统筹指导行业协会商会、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指导基层自治,扶持培育社会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等职责,切实将党的领导贯穿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 二、坚持明责减负,提升基层干事活力。结合省赋予乡镇(街道)行政执法权试点工作,优化调整镇街履职清单,探索实行“多单合一”,每项职责均明确对应市级部门,形成市镇“同题共答”协作体。落实镇街职责准入制度,严禁市直部门擅自将应由自身承担的职责任务交由镇街办理,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严格落实“乡镇(街道)一律不设议事协调机构”改革要求,督促镇街撤销议事协调机构206个。明确镇街工作机构除退役军人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两块牌子外,一律不再加挂其他牌子。 三、坚持重心下移,提升资源使用效益。一是推动编制下沉镇街。近年来,分三批向镇街下沉事业编制477名,解决了“总体超编、无法进人”问题。2024年再次向镇街下沉行政事业编制205名,用于保障重点工作用编需求。二是深化事业单位管理。对45个市直事业单位进行改革后整合运行情况专项摸排,分析事业单位整体运行、职责履行及机构编制使用效益等情况,持续巩固改革成果。三是加强人才队伍编制保障。批复2024年度镇街用编计划106名。为镇街招录(聘)行政人员31名、事业人员92名。其中,明确每个镇街至少招录1名法律专业人员,补充专业人员力量。统筹做好公费师范生、农科生、医学生、高层次人才引进用编保障。 四、坚持扩权赋能,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一是加强机构建设。在镇街设置综合执法中心,编制数核定不少于10名,承担赋予镇街的行政执法权,一体统筹派驻执法机构人员力量,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二是稳步推进赋权试点。组建工作专班,深入相关市直部门、20个镇街调研,综合考虑镇街发展水平、区域特点和承接能力,差异化、精准化编制乡镇、街道事项清单,赋予乡镇90项、街道105项行政执法权。其中,主城区城市管理事项,划定执法范围,范围内的市直执法部门负责,范围外的街道负责;物业管理事项,乡镇行权率较低,未赋权乡镇。三是持续深化扩权赋能。统筹做好赋权试点与扩权赋能的有机结合、紧密衔接,进一步深化镇街派驻机构人员考核评价办法,将派驻机构人员全部纳入镇街考核体系,持续强化镇街考核权、任免建议权。推行镇街综合执法中心与派驻执法机构集中办公,推动实现综合执法机构从“物理整合”向“化学反应”蝶变。探索执法经费直接拨付镇街路径,保障镇街高效开展执法工作。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