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编办强化机构编制要素保障 推动构建“大消防”工作新格局 | ||||
| ||||
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消防安全风险,推动构建多方共治的“大消防”工作格局,切实提升全市消防工作质效、筑牢应急救援安全屏障,市委编办坚持系统思维、“有解”思维,立足部门职能,从塑强体制机制和强化编制供给维度靶向发力、综合施策,助力市县乡三级消防救援服务体系建设,成功解锁现代城市消防救援“高效密码”。 一、优架构,强支撑,健全消防救援服务组织体系。从健全完善消防救援指挥体系入手,推动市县乡三级全部成立消防安全委员会,统一领导和统筹推进本级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全面构建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协同共治的“大消防”管理体系。配套健全完善应急救援处置体系,搭建“一办一站”和“一办一队一站”两大类基层消防组织架构,即:“消安委办公室+消防工作站”和“消安委办公室+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消防工作站”,并将公安、安监、综合执法等基层执法力量纳入成员单位,完善执法移交、联合整治工作机制,构建起层级分明、高效互补、联勤联动的运行体系。 二、延链条,强职能,完善消防救援服务机构设置。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市县两级组建消防救援服务中心,分别明确为政府直属正科级和股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由市县消防救援机构代管,主要承担消防综合协调、业务指导、防火检查等职责。此外,明确泰安高新区、泰山景区、徂汶景区有关工作由其应急安全管理部门承担。乡镇(街道)层面由其网格化服务管理机构负责组织网格员开展消防工作的综合协调、业务指导、督促考核等工作。同时,在深入调研掌握消防救援服务工作中存在的职责交叉问题基础上,推动在消防安全委员会各成员部门“三定”规定中明确其职责范围内的责任。 三、保重点,强基层,充实消防救援服务人员力量。坚持推动机构编制资源向一线倾斜、向基层集聚,市县消防救援服务中心按照市级8人、县级5人的标准核定事业编制,泰安高新区、泰山景区、徂汶景区均在其应急安全管理部门明确1—2名消防工作人员。同时,为乡镇(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机构明确1名副主任,另明确1—2名工作人员专职负责消防工作。近三年来,累计为市县消防救援部门设立事业单位8个,增加事业编制38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充实基层消防救援人员力量230余名,极大增强了基层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