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区委编办以机构编制保障护航泰山文旅潮涌 | ||||
| ||||
泰山脚下,文旅潮涌。焕然一新的泰山火车站游客络绎不绝,百年站房与现代文旅服务设施交相辉映;非遗市集上,剪纸艺人的巧手翻飞间流淌着千年文脉;云端之上,低空飞行器掠过苍翠山麓,俯瞰茶旅小镇的万亩茶园蒸腾起袅袅青烟……近年来,泰山区委编办立足职能定位,以体制机制改革破题、产业融合创新开路、服务监管并重护航,为全域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汩汩“源头活水”。 夯基垒台,激活体制机制内生动力。泰山区委编办着力构建机构职能科学化、基层治理协同化、编制保障精准化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文旅产业体系。一是优化机构职能设置。发挥区文旅局对全区文旅事业及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作用,指导、推进全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化有关事业单位设置,设置区文化和旅游发展服务中心,配合落实旅游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制定全区旅游市场推广开发战略并组织实施。动态调整部门权责清单明权析责,今年以来,共调整变更区文旅局对未被评定等级的旅游经营者使用等级称谓从事经营活动的行政处罚等129项权责事项。二是完善基层体制机制。调整完善乡镇(街道)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设置经济发展办公室,负责镇域内文化旅游等行政管理工作。同时,结合不同地区类型、功能定位和重点任务,因地制宜设置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着力提高文化旅游等方面服务水平。在“五办四中心”的框架内,指导具备旅游资源项目的乡镇(街道)设置文旅岗,承担本镇域内推介宣传、景点打造等工作,不断强化基层文旅领域职能。三是充实编制资源保障。强化专业人才保障,加大编制资源向文旅发展、文物保护、非遗传承等重点领域倾斜的力度,精准保障文旅领域用编进人需求。2024年,通过高层次人才周转池为区文化和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引进对口高层次专业人才,通过编制挖潜提质增效,为泰山区文旅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串珠成链,释放产业融合乘数效应。聚焦文化遗产保护、农旅融合、新兴业态三大领域,泰山区瞄准“文旅+”方向,丰富产品供给,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促进文旅市场多样化、品质化、个性化繁荣发展。一是“文旅+文遗保护”,激活消费新动能。积极探索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新模式,明确相关机构在系统化保护、品牌化推广、融合化发展等方面职责,通过保护与利用并举,推动文化遗产与文旅融合发展。近期,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泰山火车站老站房经过系统修缮,成为了市民游客的热门打卡地。泰山区充分发挥老站房的历史文化价值,在保护历史风貌的同时创新融入文旅服务功能,努力打造集文化体验、旅游服务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二是“文旅+乡村振兴”,打造田园新体验。邱家店镇王林坡村“泰山炊烟巷”乡村民俗生活体验区激活乡愁经济;省庄镇女儿湖景区延伸“泰山茶”产业链条,打造“茶之旅”精品路线;泰前街道白马石村依托古村落与生态果园推出“田园诗画”新线路。泰山区积极探索“文化+产业+生态”融合模式,调整优化农业农村领域机构编制事项,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镇(街道)围绕主导产业,以盘活闲置资源为突破口,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发展,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更为当地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三是“文旅+新兴业态”,培育经济新蓝海。突出文旅业态创新,促进文旅跨界融合,坚持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文旅融合等多业齐飞、相互赋能,明确区科技局、区数字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等机构职能,厘清各部门职责分工。探索“文旅+低空”“文旅+数字”等新模式,壮大数字文旅、沉浸式文旅等一批新业态,徂徕镇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积极推动泰山通航飞行基地二期建设,开展航空观光、三角翼飞行等特色项目,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游玩感受。 织网护航,提升服务监管综合效能。构建标准化、动态化、长效化服务监管体系,守牢文旅发展安全底线。一是夯实服务基础。着力提高文旅服务质效,自设立泰山火车站广场办公室以来,不断强化出行、服务、配套支撑,在出站口增设便民导视系统,为旅客设置必要的便利设施,全力打造舒适、便捷、安全的出行环境。各乡镇(街道)落实落细各项工作责任,完善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提升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确保游客“愿意来、留得住、体验好”。二是筑牢监管防线。统筹执法监管力量,由区文旅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指导全区文化和旅游市场综合执法工作,独立设置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持续加大文化市场领域执法力度。公安、应急、文旅、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等部门在重点景区、游客集中地及文化经营单位开展全方位督导检查,为游客营造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组织开展文旅领域机关职能运行监管评估,牵头厘定新兴行业领域职责边界,明确新兴涉旅、文旅小镇、游乐场馆(游乐设施)等新兴行业领域主管、配合部门,进一步消除监管盲区。三是强化人才领航。泰山区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通过组织、编办、人社、文旅等部门协同发力、多方联动,深挖人才“富矿”,把人才培养和招才引智作为推动文旅融合的关键举措,持续提升文旅人才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引导优秀人才在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以山引人,以城留人。泰山区坚决扛牢泰安文旅“二次创业”主城区担当,推动“串珠成链、山城联动、全域融合、转型升级”落地落实,持续打响“首善泰山区 尽善尽美地”文旅品牌。今年,泰山区荣登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榜单第70位,入选2025 AT Asia亚洲文旅大赏“中国市辖区旅游目的地TOP50”。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