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区委编办以机构编制硬保障激活人才强区新动能 | ||||
| ||||
泰山区委编办紧扣“人才强区”战略部署,通过构建协同联动、精准引才、优化服务“三位一体”保障体系,最大限度发挥机构编制优势,全力服务“智汇泰山”人才集聚工程。 建立协同联动机制,下好人才强区“一盘棋”。一是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将党管机构编制工作与党管人才工作有机融合,设立人才工作办公室,负责全区人才队伍建设的牵头抓总、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部门单位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二是凝聚人才工作合力。深化“四链”融合,推动各类人才向中心大局聚集,助力加快建设一流人才生态圈。紧扣科技创新和产业需求,聚焦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以部门“三定”规定的形式,明确区教体局负责全区教育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区人社局参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区科技局建立健全科技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等职责,构建信息共享、问题共研、工作共推的人才工作联动格局。三是充实人才工作力量。调整人才工作有关机构编制事项,增加区人才工作服务中心编制配备,以满足高层次人才引育、青年人才集聚、外国专家引进、工程师新增、人才服务环境优化等人才工作的实际需要,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效能。 绘制精准引才图谱,构建编制配置“导航仪”。一方面,夯实机构编制数据支撑。依托山东省机构编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对全区党政群机关及事业单位人才队伍进行多领域全方位“扫描摸排”,夯实人才分析数字化基座。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将编制资源精准匹配到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领域,实现人员配备最优化和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实现编制资源精准保障。对保民生、保安全、保底线等领域实时监控、优先保障,核准使用190余名用编进人计划用于教育卫生领域,持续深化“优编强基”保障;对新兴产业领域重点倾斜、加强支持,在持续保障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的同时,统筹调剂编制加大数字经济、重点项目服务、低空经济等重点领域支持,确保“工作有部署、机构有保障、编制跟得上”;一般性岗位实行总量控制、动态调整,严格审核部门(单位)用编申请,严格执行动议、论证、审议决定、组织实施和监督问责的基本程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支撑体系。 优化全链服务体系,跑出用编服务“加速度”。一是优化入编流程。强化与牵头部门、招录部门的沟通交流和协同配合,明确用编申报、审核使用、入编办理、台账建立等具体流程,为全区各单位提供详细清晰的“说明书”。通过打造“申报-审核-反馈”全流程线办理闭环,最大限度缩短引进人才办理入编的时间,提升人才工作服务质量。二是深化编制管理。畅通编制服务保障工作绿色通道,根据组织、人社等部门有关材料,对新引进的高层次紧缺型人才办理机关事业单位实名制管理卡,同时将新聘用人员纳入全省机构编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对其个人信息进行全面、准确维护。三是强化监管维护。建立增减员台账,按照增员、减员(调出区外)、减员(退休)、减员(辞职)等分类管理,随增减员业务办理对系统数据及时更新,实现人员数据监管实时化、精细化。同时,以年度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为抓手,开展定期核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监督检查工作,对苗头性、倾向性违规问题及时预警,加强跟踪问效,为人才发展保驾护航。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